












今晚在電視看到ATV播港台節目「傳媒春秋」,訪問鮑比達(Chris Babida),八、九十年代香港樂壇光輝歲月又再重温,還記得我曾在錄音室見到他躺在兩座位疏化睡覺的情形,是在日間人來人往的時候。之後在TVB看到「秋霞知音樂滿城」,其中有些差不多三十年前温拿和陳秋霞的片段,簡直童年回憶也返來了。
但亦令我記起年初在Channel V的音樂頒獎典禮中,所有提名和得獎者大多數是中國大陸和台灣的;包括周杰倫、楊丞琳、蔡依琳、S.H.E.等(大陸歌手的名字就忘記了)。還有少部分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例如:孫燕姿、光良、梁靜如等。香港的祇有提名(沒有得獎)和頒獎,而且「仍是」劉德華、張學友(提名)和呂方(頒獎)。真是大中華區的流行音樂市場已沒有香港了!是不是因為香港樂壇以粵語歌為主,還是水準已不在領先地位?
今朝9:20俾個同事「打電話、問功課」(問工作)嘈醒,其實呢個同事隔幾日總會打嚟問嘢
,我都唔介意,因為佢係因為我放假而要兼顧我的工作,所以我好樂意答佢
,祇怕幫唔到佢
。有時都因為咁而有d困擾
!
唔知係唔係昨日因為執衫搞到今日個傷口有d痛,真係要小心d
!
今天晚飯前跟姐姐談論關於我在工作上的人事管理;特別是對下屬。雖然我要管的人不多,但往往因為自己的「口硬心軟」而不只一次被下屬反過來「head番轉頭」,被他們看準我的弱點而從中取得優勢。我往往因為不想給人「惡」
的感覺,所以有時會對下屬過份謙讓
,令對方完全不當我是上司;雖然我不是想着重階級,但不可能我做上司的反要看下屬的面色做人。姐姐認為我既想公事公辦;但又想討人喜歡,到頭來兩邊不討好;工作上和下屬的合作不順,也得不到他們的歡心。這一點我的上司也有同感。
可能我真的太在意別人對我的印象。這個是源於多年前上司對我的評語。她認為我對人說話的語氣可能令人有hard feeling,提議我多加留意。在此之前不覺自己這方面有問題,因此開始覺得自己以前太忽略別人的反應;從那時起便非常顧慮別人對我感覺和反應,很多時想着自己的說話會令對方怎麼想。例如我要安排工作給下屬時,我會想對方會不會因此而不高興或自己的講解是不是夠清楚而不會令對方工作不順利。有這樣的想法往往令我說每一句話都有很大壓力,而這些壓力又令我精神緊張。這樣惡性循環下他們又覺得我的態度是「惡」
。這樣的話我又是「原地踏步」,或者更差,我的「老問題」依然沒法解決
。正如我的上司說;我要交代的話正確地說了就不理得他們高不高興,因為工作總是要交給他們,不能考慮到他們的心怎樣想
。其實我是明白人不可能得到所有人認同,如果妄想做到祇會「兩頭唔到岸」。但我很多時因為EQ問題令自己「力不從心」
。所以衹有抱着「問心無愧」的宗旨去繼續我的工作路,其他的顧慮要當作路上絆腳石踢/避開去
。
希望經這一次假期之後我可以重新整理自己在工作上的路向,重入「正途」
。